A:临床资料
  一、 病例来源:自1996年12月至1998所3月经北京地坛医院通过临床与检验后确诊的艾滋病(AIDS)患者,其中住院患者24例,门诊患者6例。
  二、 诊断标准与病例选择 具有成年人免疫缺陷的症状和体征,且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。凡具备下列主要标准中的3项,次要标准中的1项以上者,即符合艾滋病的临床诊断。
  主要标准:
  1、明显体重下降至少在10%以上;
  2、严重体质虚弱;
  3、慢性腹泻持续1个月以上;
  4、持续或间歇发热至少1个月。
  次要标准:
  1、进行性卡波济氏肉瘤;
  2、口腔、咽部的念珠菌病;
  3、残留的皮疹或持续性带状疱疹至少1个月;
  4、全身性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症;
  5、咳嗽,肺炎;
  6、全身性淋巴结病;
  7、神经系统体征;
  8、常见治疗无效的脑膜炎。
  凡系全身性卡波济氏肉瘤或隐球菌性脑膜炎者即可临床诊断为AIDS;经过ELISA法检测和WB确证显示HIV阳性且符合本病之临床诊断者即可作为AIDS病例。
  三、 一般资料: 本组病例30例中,男性25例,女性5例。年龄26-59岁,平均年龄39岁。已婚22例,未婚8例。
  四、 临床表现:
|  表现 | 
 发热 | 
 消瘦 | 
 乏力 | 
 盗汗 | 
 咳嗽 | 
 腹泻 | 
 纳呆 | 
 腹痛 | 
 气短 | 
 胸痛 | 
 淋巴结肿大 | 
|  病例数 | 
 30 | 
 30 | 
 29 | 
 27 | 
 22 | 
 20 | 
 18 | 
 18 | 
 20 | 
 19 | 
 29 | 
|  百分率 | 
 100% | 
 100% | 
 96.67% | 
 90% | 
 73.33% | 
 66.67% | 
 60% | 
 60% | 
 66.67% | 
 63.33% | 
 96.67% | 
|  表现 | 
 毛发枯槁无华 | 
 皮疹瘙痒 | 
 贫血 | 
 头晕头痛 | 
 鹅疮 | 
 口干 | 
 腹胀 | 
 局部脓肿溃疡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病例数 | 
 22 | 
 18 | 
 16 | 
 13 | 
 11 | 
 11 | 
 10 | 
 9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百分率 | 
 73.33% | 
60 % | 
 53.33% | 
 43.33% | 
36.67 % | 
 36.67% | 
 33.33% | 
 30%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表现 | 
 心悸 | 
 恶心呕吐 | 
 四肢抽动震颤 | 
 神昏谵语 | 
 肠鸣 | 
 卡波济氏肉瘤 | 
 半身不遂 | 
 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病例数 | 
 8 | 
 8 | 
 7 | 
 6 | 
 5 | 
 3 | 
 2 | 
 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百分率 | 
 26.67% | 
 26.67% | 
 23.33% | 
 20% | 
 16.67% | 
 10% | 
 6.67% | 
 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表现 | 
 脉细数 | 
 细弱无力 | 
 弦数 | 
 细涩 | 
 细滑 | 
 弦滑 | 
 沉细 | 
 大脉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病例数 | 
 18 | 
 8 | 
 3 | 
 1 | 
 1 | 
 1 | 
 1 | 
 1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百分率 | 
60 % | 
 26.67% | 
 10% | 
 3.33% | 
3.33 % | 
 3.33% | 
 3.33% | 
 3.33% | 
  | 
  | 
  | 
|  表现 | 
 舌苔薄黄 | 
 黄腻 | 
 薄白 | 
 白腻苔 | 
 舌红无苔 | 
 舌质淡红 | 
 舌红 | 
 舌暗或紫斑 | 
 正常舌质 | 
  | 
  | 
|  病例数 | 
 12 | 
 6 | 
 11 | 
 3 | 
 2 | 
 12 | 
 8 | 
 6 | 
 5 | 
  | 
  | 
|  百分率 | 
40 % | 
20 % | 
36.67 % | 
10 % | 
6.67 % | 
40 % | 
26.67 % | 
20 % | 
16.67 % | 
  | 
  | 
  本组病例并发症以肺结核、肺炎、鹅口疮、贫血、皮疹较多,少数可见周围神经损害及卡波济氏肉瘤。 X线检查:2例为肺结核,4例支气管感染、肺纹理加粗。 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,3例未作X线检查。 OT试验:28例患者中,20例呈阳性反应,8例呈阴性反应。 血清学检查:治疗前30例均呈ELISA阳性,其中11例同时检查WB试验均呈阳性。 免疫功能:T4细胞数:治疗前低为11,高为627,平均为217.38/mm3。 T4/T8比值:治疗前低为0.10,高为1.22,平均为0.43。 Karnovsky Score: 100-----正常。 90-----正常活动,有轻微症状。 80-----感觉活动费劲,有一些症状。 70-----能自我照顾,但不能正常活动。 60-----其大多数要求需要有别人相当的帮助。 50-----需要相当的帮助和频繁的照料。 40-----残废,需要特别照料和帮助。 30-----严重残废,住院,但无立即死亡危险。 20-----病危重,要积极的支持性治疗。 10-----垂死、致死的过程迅速发展。 0-----死亡。 本组病例的卡氏积分在70-100之间,平均76.32分。
[Page]        
      五、 所用药物: BPC1胶囊,由纯天然植物提取物制成,主要成分:甘草甜素、夏枯球苷等。 提供单位:Brighsun Intergroup Brighsun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Centre 服用方法:每日三次,每次三粒,温水送服。 每连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,一般连服6-8个月。治疗平均时间为176.84天。 为了控制部分病例的合并感染,有5例患者曾合用化学药治疗。
      六、 疗效标准: 包括血清学、免疫学和症状体征三方面:
       1、 显效: (1)血清抗体持续转阴。 (2)免疫功能显著提高:T4细胞数超过400/mm3,T4/T8超过1.0。 (3)症状体征显著改善:体重增加超过3kg以上,其它表现基本消失。
       2、 有效: (1)血清抗体转阴,偶尔阳性。 (2)免疫功能提高:T4细胞数增加≥40/mm3以上,T4/T8上升≥0.3。 (3)症状体征改善:体重增加大于2kg,其它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。(+++→+,或++→±,-)。 凡具备(1)(2)(3)项中任何一项以上者,均可判为有效。
       3、 部分有效: 血清抗体阳性,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而免疫功能无变化,或免疫功能提高而症状体征无变化者,判为部分有效。
       4、 无效: 血清学、免疫学、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死亡。    
       B:临床结果 一、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30例患者中,住院治疗者22例,住院时间为16-81天,平均住院时间53天。门诊治疗者8例,门诊时间为14-195天,平均门诊时间86天。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发热 30 乏力 29 消瘦 30 盗汗 27 咳嗽 22 消失 13 消失 11 体重 11 消失 9 消失 2 减轻 8 减轻 8 减轻 6 减轻 6 有效率 70% 有效率 65.52% 有效率 70% 有效率 55.56% 有效率 36.36%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气短 20 胸痛 19 腹痛 18 肠鸣 5 腹泻 20 头痛头晕 13 消失 5 消失 4 消失 4 消失 2 消失 4 消失 4 好转 5 好转 6 好转 5 好转 1 好转 c6 好转〈 4 有效率 50% 有效率52.63% 有效率 50% 有效率60% 有效率 50% 有效率61.54%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腹胀 10 纳呆 18 恶心呕吐 8 口干 11 鹅疮 11 消失 3 消失 4 消失 2 消失 3 消失 2 好转 3 好转 7 好转 3 好转 4 好转 3 有效率 60% 有效率61.11% 有效率62.50% 有效率63.63% 有效率45.45%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心悸 8 毛发枯槁无华 22 皮肤瘙痒 18 四肢抽搐7 神昏谵语 6 消失 1 好转 12 消失 3 颤动 好转 3 好转 4 好转 8 好转 3 恶化 2 有效率62.50% 有效率54.54% 有效率61.11% 有效率42.86% 有效率50%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表现 结果 淋巴结肿大 29 局部脓肿溃疡 9 半身不遂 2 卡波济氏肉瘤 3 好转 14 消失 1 好转 1 好转 2 未改变 1 好转 4 有效率 48.28% 有效率 55.56% 有效率 50% 有效率 66.66% s        
    二、各种检查结果 1、 血清学检查结果: ELISA WB 治疗前 30例阳性 8例阳性 治疗后 8例转阴 3例转阴 转阴持续时间 5例一年以上 2例一年以上 2、 OT试验结果: OT试验(-) OT试验(+) 治疗前 20例 8例 治疗后 11例 17例 3、 X线检查结果: 2例肺结核治疗后好转。 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治疗后好转。 4例肺纹理增粗治疗后3例正常,1例明显好转。 4、 免疫功能检查结果: 治疗前(/mm3) 治疗后(/mm3) T4细胞数 平均217.38 平均568.46 T4/T8比值 平均0.43 平均1.41 30例患者中,16例T4细胞数恢复到正常范围,13例T4/T8比值恢复到正常范围,3例患者T4细胞数和T4/T8比值未变化,总有效率为63.33%。 5、 Karnovsky Score: 治疗前平均为76.32分。 治疗后平均为91.59分。 C.临床结果总结 30例经临床确诊为AIDS患者,经我们选用BPC1胶囊治疗。[Page]
       1、 AIDS治疗应着重在早、中期患者,即轻度症状征或血象改变的早期患者或中期的ARC患者。越早期及时治疗越有可能控制疾病发展。晚期AIDS患者,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趋于衰竭,药物治疗难以凑效,仅延缓生命甚至无效。
       2、 腹泻、咳嗽、鹅口疮、发热是AIDS难控制的症状体征。腹泻多为黄色水样便,常伴腹痛、肠鸣、便次频繁,一般多由真菌感染引起。咳嗽多为顽固干咳,痰粘而少,常伴胸痛,一般止咳化痰药难以凑效。鹅口疮治疗效果也差。发热以低热多见,经BPC1胶囊治疗,上述顽固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,说明此药对AIDS顽固症状体征控制有一定治疗效果。治疗腹泻有效率为50%,咳嗽有效率为36.36%,鹅口疮有效率为45.45%,发热有效率为70%。
       3、 肺结核、疟疾、贫血、鹅口疮等是AIDS常见的并发症。患者晚期均形体消瘦,神情疲惫,气短、盗汗,关节酸痛、低热、心悸。经BPC1胶囊治疗后,治疗消瘦有效率为70%,乏力有效率为65.52%,气短有效率为50%,盗汗有效率为55.56%,发热效率为70%,心悸有效率为62.50%,上述表现有明显的改善和好转。
       4、 大多数AIDS患者可出现皮肤氏丘疹或水泡样皮疹,大小不等,瘙痒,出现大片黑褐色苔藓样皮疹。大多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,多见于颌下、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部,无明显压痛。上述表现经BPC1胶囊治疗后,治疗皮肤瘙痒有效率为61.11%,淋巴洁肿大有效率为48.28%,局部脓肿溃疡有效率为55.56%,说明部分患者有所改善和明显好转,极少数甚至消失。
       5、 AIDS患者血液学和免疫功能状态均有明显异常改变,尤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衰退,甚至衰竭。经BPC1胶囊治疗此方面疗效较为显著,大多数患者均能恢复,T4细胞和T4/T8比值有效率为63.33%,相当部分患者恢复到正常。说明传统中草药对AIDS免疫功能的治疗是确凿有效的。
       6、 传统中药BPC1胶囊对30例AIDS患者临床治疗综合观察,结果表明,此药对AIDS患者治疗具有明确的疗效。鉴于迄今国际上未发现能治疗AIDS药品之前,BPC1胶囊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。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,进一步提高该产品的纯度,可以预见其临床疗效将会明显提高,并有望成为一个良好的治疗AIDS的纯植物药品。